臨武:起舞山水間 文脈延千年
時間:2023-09-18 22:28 作者: 點擊:次
科教頻道,央視紀錄頻道,文旅融合從根本上講是要實現文化之美與自然之美共美,城區主干道種植花卉2350平方米,郴州臨武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,郴州科力遠儲能科技,排名全市第一,評估評價
通天美景等你來。 唐代雄 攝
羅 徽 鄧圣云 劉如斌龍源臨武,大美天成。金秋時節,臨武縣通天山,游客們掏出手機,選準角度,摁下“快門”,一串連貫動作,只為捕捉不容錯過的美景。游客的留影沖動,是對景色的褒獎。這一幕,映照出當地美景的無限魅力。登通天山,看層巒疊翠;走秦漢古道,感歷史底蘊……到臨武與山水交融,和古今交織,一批又一批游客乘興而來,盡興而歸。今年,該縣又搶抓郴州承辦第二屆湖南省旅游發展大會的歷史性機遇,圍繞“城鄉一體、景城一體、全域布局”和“一城兩翼三線多點”旅游發展目標和藍圖,對標省市旅發大會承辦地、觀摩點,積極將“千年古縣·龍源臨武”的文化旅游品牌打造成郴州文旅產業新標桿。打造“旅游+” 文旅業態活力迸發“對于儺戲只是聽說過沒看到過,沒想到令人如此震撼!9月12日,臨武縣水東鎮油灣村,一場儺戲展演結束后,長沙游客劉麗萍贊不絕口。臨武是全省首個以縣為單位的省級戲曲文化生態保護(實驗)區。不僅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——臨武儺戲,還有特色祁劇、花燈小調、大頭羅漢舞等戲曲藝術形態在此地長盛不衰。千年古郡,人文厚重。除了傳承500年的儺戲,臨武境內古村、古道、古寺廟星羅棋布;舜文化、龍文化、玉文化、儺文化生生不息。臨武秦漢古道。 周開發 攝近年來,臨武把古城古村、古道古橋、古亭古寺等保護利用起來,作為旅游資源開發的要素和載體。打造了溱水關文化廣場、高安水鹽鐵文化園等一批歷史人文景點?平填l道(CCTV-10)《探索·發現》欄目走進臨武渡頭古城遺址,開展了長達半個月的采寫拍攝。央視紀錄頻道(CCTV-9)《跟著唐詩去旅行—韓愈篇》欄目抵達臨武采寫韓、張二人嶺南故事。以文塑旅,以旅彰文。“文旅融合從根本上講是要實現文化之美與自然之美共美!迸R武縣文化旅游廣電體育局負責人介紹,當地堅持保護與開發并重的原則,通過挖掘一批自然景觀,推動“旅游+”“+旅游”等多業態深度融合發展,促進文化旅游業全區域、全要素、全產業鏈發展。青山遠黛,綠水含煙,如同水墨畫卷的西瑤綠谷國家森林公園,森林覆蓋率高達95%,景區內古木參天,有著眾多的野生保護動植物,紅豆杉等植物數不勝數。景區內峰巒疊嶂、飛瀑橫流,被評為“湖南夏季最佳旅游避暑勝地”。滴水源景區,眾多的小瀑布錯落地分布在各處,仿佛一條條白龍盤旋,走進景區就像是走進了一處仙境,無不讓人遐想。石門龍宮生態旅游區,龍宮內“石龍”栩栩如生。沿龍洞一路向內,龍珠、龍池、龍潭、龍氣俱全,霧氣繚繞,有如仙境,正如徐霞客游覽臨武時所言“已足壓倒眾奇矣”。今年,臨武縣又借第二屆湖南省旅游發展大會落戶郴州之機,精心策劃30多個特色活動,實現一月一會、一鄉一節。金江牛誕節、汾市龍蝦節等節會覆蓋全年、精彩絕倫;武水油菜花節、舜峰桃花節、鎮南櫻花節等讓人聞香而來;臥龍谷百車競賽、西瑤綠谷萬人徒步、臨武夜故事展演,還有沙田牛巴、臨武鴨,臨武香芋、烏龜糍,麥市油茶、釀豆腐……讓游客樂不思歸。上半年,臨武縣共接待游客142.94萬人次,同比增長58.35%;旅游總收入14.77億元,同比增長53.54%。發展全域游 文旅名片成色更足近日,臨武縣汾市鎮紫薇天下景區舉辦星空光影藝術節,游客在綠地上搭帳露營,看浪漫星空,伴隨著清風吹拂,顯得格外休閑愜意。紫薇天下是省四星級鄉村旅游點,也是集旅游觀光、戶外拓展、親子樂園、采摘體驗等為一體的優質文旅項目。更是臨武縣特色旅游產業五年發展規劃中的重點打造項目。該縣按照“城鄉一體、景城一體、全域布局”的思路,臨武縣制定出臺特色旅游產業五年發展規劃,注重城鄉統籌與鄉村振興,積極探索農旅融合助推鄉村振興道路,成功打造省五星級鄉村旅游點5家、省四星級鄉村旅游點16家、省級旅游重點村2家。同時,大力發展休閑農業,通過景觀提質、基礎設施建設,將果園變公園、將林場變園林、將農產品變商品,做精“旅游+農業”文章。目前,初步形成了以核心景區為龍頭、鄉村休閑游為支撐的全域旅游格局。臨武石門景區內景。 周開發 攝今年,該縣借旅發大會東風,積極推進龍宮景區、秀巖風月園和秦漢古道創建AAA級景區工作,加快臥龍田園綜合體、華夏微電影小鎮景區、金仙寨旅游景區+田園綜合體建設,全力推進精致城區干道、精辟交通要道、精品旅游線路、精美旅游景點、精彩會議場館、精雅人居環境工程,力爭實現“鄉村美麗、鄉鎮美觀、城市美妙”的美麗藍圖。其中,在示范創建村中選擇村民自主意識強、主動參與積極性高、基礎設施好、村容村貌美、鄉風文明優、具備區域特色、能與農業產業和鄉村旅游等緊密結合的自然村落,實施26個美麗屋場建設。各村還把美麗屋場建設主動融入到人居環境整治,與村莊綠化美化亮化行動、拆違拆舊、廁所革命、“四小園”建設等城鄉風貌提質工作統籌開展。目前,全縣拆違拆危拆舊11140棟(處),建設“四小園”20多萬平方米,城區主干道種植花卉2350平方米,鋪設草皮21200平方米,補植灌木2000平方米,播撒花種12000平方米。綠水逶迤去,青山相向開。走進如今的臨武,村村如畫、處處皆景,產業興旺、生機盎然,一幅美麗鄉村的畫卷徐徐展開。借稟賦資源 產業發展勢頭強勁臨武,典籍《山海經》有云“多桂、多金玉”之地。這里不僅山清水秀,讓人流連忘返。這里還有豐富的礦產資源,境內蘊藏礦產9類50多種,素有“有色金屬之鄉”“碳酸鈣之鄉”“鋰礦之鄉”“玉石之鄉”美譽。臨武壯美山河。 周開發 攝當前,臨武全力打造“電池產業之都、寶玉礦石之鄉、特色農業之縣、轉型示范之城”。重點聚焦產業園區、城市提質、鄉村振興等中心工作,闖出“點石成金、風‘池’電掣”的產業新路、打造“轉型升級、破繭成蝶”的生態新城、鍛造“如臨大敵、孔武有力”的干事新風、譜寫“平安穩定、爭先進位”的發展新篇。初秋時節,郴州臨武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,打樁機起起落落,拖土車進進出出,一幅場面宏大的建設景象。這是湖南安能旗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正在建設的每年5萬噸碳酸鋰項目(一期)施工現場,該項目于今年3月動工建設,計劃12月底點火試投產。近年來,臨武縣搶抓新能源發展機遇,重點圍繞做大做強電池和電子電容產業,與廣東省電池行業協會、湖南久森新能源三方共同打造了湘粵(臨武)電池產業集聚區。形成了以湖南久森新能源、湖南安能贛鋒新材料、湖南大中赫鋰礦、郴州科力遠儲能科技、湖南省領鋰礦科技等企業為代表,以中科久森聯合實驗室、中南大學博士后工作站、湖南安能思創新能源技術研究院為核心,集科研、生產、檢測于一體,原材料生產、機械設備制造和相關配套新能源產業集群。今年,全縣新引進2億元以上重大招商項目8個,投資總額217.70億元,完成預期總額70億元的311.00%,排名全市第一,履約率為100%。一個個項目不斷落地,是臨武縣黨政負責人多次帶隊前往粵港澳大灣區、江西等地進行項目考察,對重大招商活動親身推介,對重要客商主動接洽,對重大項目帶頭督導結出的碩果。企業引進來還要留得住。臨武堅持把營商環境作為第一要素,為項目提供從工商注冊、立項備案、土地招拍掛、水電氣報裝、評估評價等全方位系統性的幫代辦服務,實行“一枚印章管審批”,累計受理事項126項。同時,做優、做實“親媽式”服務品牌,深入開展“兩員”和“一企一策”行動,安排駐企服務專員全程跟蹤服務,上門服務1430余次,累計解決問題130件,企業滿意率達100%。上半年,全縣GDP完成84.2億元,同比增長2.0%;實現地方財政收入5.32億元,同比增長4.5%;實際到位內資62.7億元,同比增長16.8%,位列全市第一;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3.3%,“新引進項目投資總額、總額完成進度”兩項指標位列全市第一。
一審:何慶輝,二審:李秉鈞,三審:陳淦璋